求是网评论员:中国高铁:做对了什么? - 求是网

求是网评论员:中国高铁:做对了什么?

来源:求是网 作者:求是网评论员 2025-07-18 20:59:53

  7月8日至11日,以“创新发展让生活更美好”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举办,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政府官员、驻华使节、企业高管、专家学者及国内参会代表共计2000余人出席,共同探讨未来高速铁路创新发展的重大课题。大会期间,海内外人士集体为中国高铁“打call”。盛会已落下帷幕,世人对中国高铁的赞誉之声仍不绝于耳。

  “中国运营的高铁网络规模超过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,堪称全球高铁的领导者和灵感来源”,国际铁路联盟主席阿兰·别洛乌德赞叹;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·奔舍感言:“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所说,铁路一通,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、路不再长”;国际铁路联盟副主席穆罕默德·赫利表示:“它(中国高铁)极大加速了区域整合,将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超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高效连接起来”……中国高铁凭实力广受赞誉。纵览全球高铁发展画卷,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、现代化水平最高、运营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络,营业总里程已达4.8万公里,覆盖全国97%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,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%以上,重塑了世界高铁格局。

  中国高铁做对了什么?坚持自主创新且成果丰硕是显而易见的答案。回首过去,中国高铁起步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。走过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,中国高铁实现了从“追赶者”到“领跑者”的华丽转身。从时速160公里到350公里,从“超级长”到“超抗冻”,从“自动驾驶”到“全列供氧”……中国高铁成功破解了多样地理环境带来的世界级难题,形成了完备成套的高铁技术体系,覆盖高铁工程建设、装备制造、运营管理等各个领域,成功研制了不同速度等级、多种制式,能够适应高原、高寒、风沙等各种运营环境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,高铁技术树起了国际标杆。

  深层看,中国高铁创新成就的背后是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大优势。2012年底,原铁道部牵头,联合国内产学研多家单位,拉动全产业链几百家核心配套企业共同参与,攻坚5年于2017年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。本届世界高铁大会上,CR450动车组样车是当之无愧的明星。而CR450动车组的研发团队更是一个横跨产学研的创新联合体,由国铁集团牵头,中国中车、中国通号等众多企业,铁科院、中科院等研究机构,北京交通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同济大学等高校,通力合作、协同创新。正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,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,我国高铁才得以用较短时间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

  中国高铁广受赞誉,还在于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,与世界各国分享高铁技术成果与建设经验,有力推动区域互联互通,实现合作共赢。我国先后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合作,足迹遍及亚洲、欧洲、北美洲和非洲,成为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。从全线采用中国技术、中国标准的雅万高铁,到“澜沧号”CR200J型动车组安全运行在中老铁路上,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与中国合作,享受到了高铁带来的发展红利。当个别国家筑起“小院高墙”遏制他国发展,搞关税霸凌破坏全球经贸时,中国在与世界多国产能合作搞建设,这样友好的建设性力量,必将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欢迎和支持。

  高铁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缩影。当下的中国,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,创新动能澎湃、活力强劲,并敞开怀抱拥抱世界,更多像高铁这样的创新故事还在后面。

  (编辑:陈有勇)

网站编辑 - 高淑雅 张盼 审核 - 王兆斌